编者按:
今年,是造园学组成立七十周年,也是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批准设立十周年。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将全年活动主题确定为“学科发展年”,举办系列研究、研讨和总结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风景园林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学科七十年的发展,凝结了众多领导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数代风景园林专家学者的持续努力。许多专家更是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的创立、发展和特点等进行了持续地研究,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公众号开辟专栏,将连续刊载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等,供会员和同行们学习交流。
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
独特艺术部门
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建筑家,但每次游览我国的一处园林,或就连车过分隔北京城里北海和中南海的大桥时,总为祖国有这一独创的艺术部门而感到骄傲。在2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字,不久前又重新刊登在1983年第1期《旅游》杂志上,叫《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后来感到意犹未尽,又写了一篇《再谈园林学》,登在1983年第1期的《园林与花卉》杂志。但现在想来,园林毕竟首先是一门艺术,称“学”不太合适。而且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又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所以才整理出这篇东西①投《城市规划》,向同志们请教。
01
什么叫“园林”?什么叫“园林艺术”?现在用词很泛,报刊上常把哪个园子种了些树就称“园林”。《光明日报》1983年(下同、不再注明年份)9月26日第一版有个标题《昔日一片荒漠,如今满目葱茏》,说是在甘肃省临泽县的一个学校,在周围种了很多树木,成了“园林”式的学校;《经济参考》8月30日第一版,标题为《沙荒变园林》,说的是山东寇县、莘县的林场在一片沙荒上种了树,就成了“园林”。其实这不叫“园林”,应该叫“林园”,因为这只是有林的园子。我们说“园林”是中国的传统,一种独有的艺术。园林不是建筑的附属物,园林艺术也不是建筑艺术的内容。现在有一种说法,把园林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这是来自于国外的。国外没有中国的园林艺术,仅仅是建筑物附加上一些花、草、喷泉就称为“园林”了。外国的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 3个词,都不是“园林”的相对字眼,我们不能把外国的东西与中国的“园林”混在一起。例如,天安门前观礼台拆除后布置了些草坪,没有中国味,洋气,这是外国的做法,故宫、颐和园哪有这种做法呢?当然绿化工人是花了很大劲才把它搞起来的,问题在于根据什么思想,不是中国的园林艺术,而是西化了。中国园林不是建筑的附属品,园林艺术也不是建筑艺术的附属。
其次,中国园林也不能降到“城市绿化”的概念。《人民日报》7月31日第八版所报道的一些都是“绿化”,不是“园林”。《北京日报》8月23日头版头条也报道:“本市制定今后五年园林绿化总体规划,市府聘请五位园林顾问”。
我认为我们对“园林” “园林艺术”要明确一下含意:明确园林和园林艺术是更高一层的概念,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都不等于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园林”是他们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而且是经过扬弃,达到更高一级的艺术产物。要认真研究中国园林艺术,并加以发展。我们可以吸取有用的东西为我们服务,譬如过去我国因限于技术水平,园林里很少有喷泉,今后我们的园林可以设置流动的水,但不能照抄外国的建筑艺术,那是低一级的东西,没有上升到像中国园林艺术这样的高度。
02
中国园林艺术是祖国的珍宝,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国的园林可以看成四个层次。
第一,最小的一层是“盆景”——微型园林。后来发展的园林模型也属于这一类型。例如英文刊物《中国建设》1983年第7期记载浙江省温州的叶继荣组织全家人制作大观园模型,已在各地展出,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层次是“窗景”。苏州的窗景在室内看出去有“高山流水”之感,整个也只几米大小。当然也有自发的发展。《科学画报》1983年元月期介绍了广州白天鹅宾馆中的布置,中庭的花坛、瀑布,是属于苏州“窗景”一类的,也是小型园林。
第三层次就是“庭院”园林。南方比较多,像苏州、扬州的庭院都属于这类,小的几十米,大的一二百米。
第四层次是“宫苑”。如北京的北海、圆明园等,规模比较大。
中国园林主要是庭院园林和宫苑园林。北方的园林宫廷气味很浓,如避暑山庄、香山、颐和园等;江南园林民间气息较多,巧而秀丽;扬州园林介于二者之间。可能还有第四种,就是广州的岭南园林,里边建筑物较多。
中国园林可以分以上的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在这一领域有不少专家、权威,上海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我们对传统的园林艺术要研究,要发掘,但是还要前进。如何进一步发展呢?举个例子:北京天安门广场现在气魄很大,怎样把它园林化呢?这是个新课题。我不同意几块草坪,再种点花的这种做法。我在这里出个主意:对广场要增加气魄,方法上可用石雕的兽和人像等来装饰。过去皇帝的陵寝墓道两边、大殿前面,都应用了石狮、石兽。为什么现在不用这些有中国自己特点的东西来装饰呢?再举一件事,从前房子不高,太和殿一层是比较高的,但太和殿再高也比不上北京饭店。现在高层建筑成了方盒子,不太好看,外面颜色也是这样的,北京灰烟又大,几年之后是不会好看的。为什么不搞出中国特色?在高层建筑的侧面种些攀援植物,再砌筑高层的树坛,种上松树,看起来和高山一样,这是可以的。总之,要用中国的园林艺术来加以美化。
03
现在农村形势发展很快,已经出现小城镇这样的初级城市,那么大城市、中心城市怎么办?如何美化?要以中国园林艺术来美化,使我们的大城市比起国外的名城更美,更上一层楼。据说规划中的莫斯科城,绿化地带占城市总面积的1/3,那么我们的大城市、中心城市,按中国园林的概念,面积应占1/2。让园林包围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有几块绿地。应该用园林艺术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要表现中国的高度文明,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去埃及看到金字塔,它反映了埃及的古老文明;怎样才能使人体会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呢?我认为要重视并搞好环境美,要充分应用祖先留下来的园林艺术珍宝。
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今后首先要培养人才,培养真正的园林艺术家、园林工作者。现在有一所大学开了园林绿化专业。据我了解,尽是一些土木工程的课,这样是培养不出真正的园林艺术人才的。我觉得这个专业应学习园林史、园林美学、园林艺术设计。当然种花种草也得有知识,英文的“Gardening”也即种花,顶多称“园 技”;“Horticultre”可称“园艺”,这两门课要上,但不能称“园林艺术”,正如书法家要懂制墨,但不能把研墨的技术当作书法艺术。我们要把“园林”看成是一种艺术,而不应看成是工程技术,所以这个专业不能放在建筑系,学生应在美术学院培养。从这个思想推演,我们应该成立独立的园林工作者协会。去年有人跟我说要在中国科协下设中国园林学会,我说应该在中国文联下面成立这一组织,因为这是艺术。但现在来不及了,园林学会已经在中国建筑学会下成立了,对外称中国园林学会。大家如此认识问题,也就只好如此,总比没有专门的园林工作者组织好。
要培养专家,也要培养园林技术工人。
说到工人,联想到古典园林的保护问题。要继承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就必须保存好现有的古典园林。现在有许多园林都被一些单位占了,要下决心把占用的单位请走;另外,要保存好,修复好。怎样保存修复呢?现在的做法是粉刷一新,金碧辉煌,不是原来的风味了。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国外学习,他们的古典建筑尽量保存,并且维持原来的格调,而不是把它“现代化”。保持原来面貌这点应值得注意,这里有一套学问。我国已确实有文化保护研究所,各地区要支持本地区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做好。另外,还要考虑古代园林建筑如何适合于现代中国。古代帝皇园林建筑的色彩沉重、深暗,明亮的少;颐和园建筑色彩就太重,是否可以作些试验,改变些色调?使它更适应今天的人民中国,园林应该有的功能,让人们舒畅地休息,感到愉快,在精神上受到鼓舞。这也是进一步研究和发扬园林艺术的问题。
① 原是1983年10月29日在第一期市长研究班上讲课的一部分,经合肥市副市长、园林专家吴翼同志从录音整理成文字稿;笔者谨表谢意。
注:原文刊于《城市规划》学刊1984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钱学森(1911年-2009年),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END///
排版:任敏
校核:付彦荣 高雅
审核:贾建中

识别关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学科70年 | 钱学森: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
阅读原文
- 最近发表
- 热门阅读
-
76 浏览花卉
66 浏览种植攻略
62 浏览花卉
57 浏览园林艺术
57 浏览种植攻略
57 浏览种植攻略
57 浏览园林艺术
56 浏览种植攻略
53 浏览花卉
52 浏览花卉
- 热评文章
-
0 评论花卉
0 评论种植攻略
0 评论草坪
0 评论园林艺术
0 评论花卉
- 标签列表